首页

女王女主.sm综合视频

时间:2025-05-25 03:10:42 作者:漳州“五月扒龙船”热潮下的非遗新生 浏览量:83707

  中新网杭州3月26日电 题:浙江文旅观察:采茶“机器换人”,有必要吗?

  作者 童笑雨

  4条机械臂所过之处,只留下茶叶梗,机器的块头虽大,却能完成毫米级作业任务。日前,浙江杭州迎来西湖龙井大面积开采高峰期,在西湖区西湖龙井原产地一级保护区茶园,由浙江理工大学农业机器人与装备创新团队历经5年研发的智能采茶机器人亮相。

采茶机器人亮相。童笑雨摄

  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研发团队负责人武传宇教授表示,该设备还采用了光伏发电技术,可实现24小时不间断绿色环保采茶。如今其还处于实验室阶段,有望5年后投入市场。

  采制西湖龙井被誉为是“两个巴掌的手艺”。高标准的西湖龙井,要求只采摘真叶部分,提手采摘,每一片茶叶长度都相差无几,大约2.5厘米。正是这样严格的采摘,才能保证西湖龙井的色绿、形美、味醇、香郁。

  研发5年,这一采茶机器人能替代人工吗?

  武传宇表示,从2019年开始,该团队就针对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深度相机定位、机器人机械臂等进行不断的研发与测试,突破了一个个难点,但当下若想完全替代人工,有点难。

  据悉,采茶机器人里有一套深度卷积神经网络识别模型,通过对大量茶树芽叶图像数据的学习,可以自动识别茶树芽叶,目前识别成功率在90%以上。

  他表示,目前团队的算力、AI识别技术已臻成熟,尤其是嫩芽点位的寻找,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所以实现这一目标,并不难,未来采摘的精准率,或会接近人工。

  记者看到,随着机械臂的一剪一吸,芽叶就从枝头分离。在负压吸管的吸力下,芽叶被快速吸进暂存盒中。但对于武传宇而言,这一采茶过程,还是太慢了。

  目前一台机器能抵1.5个人工,要想大规模投入生产,就得提高机械臂的效率。令其“以一抵五”,是团队的攻坚方向。另外,机器人只是在平地采茶,未来它的应用场地,还需要拓宽至更复杂的山地、山坡区域。武传宇估算,这两个目标的实现,或需要5至10年。

  无论精度还是效率,都与人工有差距,且在呼吁传统技艺传承的当下,采茶为何要“机器换人”?

  该团队党支部书记陈建能表示,还是在于市场需求。当前,茶叶采摘基本靠人工完成,尤其是名优茶、明前茶的采摘期短且密集,但采茶工群体年龄增大,人工缺、人工贵的问题越来越突出。2023年,第五代智能采茶机器人的采摘质量已经符合中端龙井茶的标准,相信随着研发的不断推进,能在未来帮助茶农解决缺工荒、提升产量。

  记者也观察到,采茶机器人如今在公众视野中频繁出现,比如云南就有高原山地采茶机器人,可在无网络茶区进行一芽二叶精准识别及标准化采摘。

  采茶“机器换人”,在武传宇看来,和传统工艺传承并不矛盾。在浙江茶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需要传统匠人的坚守,也需要科技赋能。

  他表示,在浙江省山区26县,拥有大面积的茶园,发展茶产业关系着当地农民的增收问题,也能有效助力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实际上茶叶也是一样的。帮助农民持续增收,做大做强茶产业,是我们科技工作者应该努力的一个方向。”(完)

【编辑:张子怡】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沪滇协作擦亮“武定鸡”招牌 共迎“鸡遇”与挑战

中国仿真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自力在开幕式上致辞时说,随着全球数字化和智能化进程的加速,仿真技术作为特色鲜明的基础性、共用性、战略性技术,正向着数字化、智能化、虚拟化、网络化、服务化和普适化的方向迅速发展,并在实践中不断迭代优化,进而带动国家整体创新实力不断提升。

俄称莫斯科恐袭嫌疑人与乌克兰有联系 4人在俄乌边境州被捕

11月8日,来自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的旅行团走进世界自然遗产重庆武隆天生三桥景区,欣赏喀斯特奇观,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海南2024年春运水上出行近900万人次 客运量再创新高

近日,陕西西安。西安外事鼓乐团走上街头,演绎《上元乐》《破阵乐》等经典鼓乐曲。西安鼓乐兴起于隋唐时期,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西安外事鼓乐团演出的鼓乐曲结构严密、完整,吸纳了琵琶、古琴、二胡等中国古典乐器,展现了古都长安音乐的独特魅力,吸引过往民众驻足欣赏。(记者 党田野)

李强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

然而其他四盘棋中,四位中国棋手相继告负。柯洁这一盘输得最为可惜,执白的他原本中盘阶段优势明显,但后续弈出缓手,最终遗憾告负。

同心故事|“国家的孩子”:民族团结接力棒,代代相传

北京10月12日电 (记者 赵建华)中国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下称社保基金会)12日公布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2023年度报告(下称报告)。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